在 偏鄉 的山區,寺院往往承擔著該地區教育的重任。有些父母把家裡最優秀的孩子送來,讓他們能接受系統的教育和培養。有些孩子則來自非常貧困的家庭也或者是孤兒。在這些寺院的小學僧們從小不僅要學習如何照顧自己,還要懂得關懷其它身邊的人。

這些年透過一支筆的因緣種子,讓我們得以和這些在世界鮮為人知地方的學僧們結上善緣。這些學僧們秉持著信仰,無關環境的艱苦,每日都以堅定且虔誠的心,精勤學習佛法及讀誦古老經文。

偏鄉 佛學院

德內ㄦ國際兒童助學會所護持的佛學院,有漢傳和藏傳佛教。其中,藏傳佛教初級佛學院的小學僧,從六歲到十三歲開始,便循著正規的教授由最基礎學習。一般而言,佛學院學生的作息每天都很嚴緊,早晨四點天還沒亮,就起床到大殿作早課。

用過早餐後,八點開始一整天的學習。初級課程分:習字,基本佛學知識、禮儀、儀軌訓練;其它還有英文,藏文、科學、唐卡繪畫等課程。中午時,學生們一起循序用餐,然後,接續下午的兩堂課程。

照片中的小學僧們正在上自然科學課。老師給他們的功課,是在學院的附近找不同的植物,然後將其作成標本並介紹它們的類別和屬性。老師這樣教學的目的,是想藉由活動激發學僧們研究的熱情,以及鼓勵他們相互間的協作。

偏鄉 助學

用餐時間到了!學僧們依序排列入座,用餐前先讀誦經文。然後,由當天負責的學僧們,為大眾準備及分配餐飲,如麵包、青菜和牛奶等。用餐時,學僧們不能大聲交談或隨意起身走動,須具足威儀地受用飲食。直到鐘聲嚮起,這示意用餐已結束,學僧們再次讀誦經文回向,感恩施主們供養這美好餐食。

傍晚時分,學僧們在大殿內誦經做晚課。接下來,有一個小時是學僧的體育時間,主要讓他們活動筋骨,有時一起打籃球、乒乓球或踢足球。晚餐之後,晚上還有自習,辯經或禪修等課程,之後,才結束這充實的一天。

偏鄉

從小在佛學院中過團體的生活,學僧們在小小年紀,就已經學會並懂得安排自己的起居時間,同時也學著分擔佛學院中的工作。高年級班的學僧們,除了學習經論和其他學科之外,也擔當寺院裡的大小事務,諸如寺院的行政,照顧年幼的小學僧,指導中、低年級學僧從事典座(煮飯)、周邊清潔打掃等工作。

偏鄉

一般而言,學僧們在完成幾年的基礎教育,然後通過考試,方可進入高級佛學院就讀。Shedra一詞,在藏語中指的是佛學院,通常招收初中畢業生。進入佛學院後,學僧們致力於學習五部大論的佛教哲學,並須圓滿三學即戒定慧的學習。

另外,依各自佛學院的規定,會有不同課程的設定和要求。當完成佛學院規定的課程,若通過考試檢定合格者,各地佛學院都可授予相應的學位。其中,有些佛學院會在學僧接受佛學教育九年後,授予學士學位,這等同大學畢業。接下來,若再進修兩年,才准許授予阿闍黎(哲學碩士)學位。在紮穩理論根基上,學僧們還須完成禪修與傳統三年三個月閉關的訓練,此時,便能成為一位學問與實修兼備的老師。

高級佛學院的課程,分別有必修和選修兩種課程。必修課程中,包括佛教哲學,心理學,禪修方法等。選修課程則較多元化,包括語言學(英文、印度文、藏文、梵文、中文等),文學(佛教史、西藏文學),藝術,天文學,醫學,科學等。佛學院雖遵照傳統嚴格的教授訓練方式,但也因應時代的變化,增添現代的教育方法。例如有些寺院提供醫療服務給臨近村落的居民們,所以,學僧們也正努力地學習醫學常識和技術,以為日後服務他人做準備。

藏傳佛教佛學院的學生,大多數是藏族後裔,主要來自於喜瑪拉雅山區、不丹、尼泊爾、錫金和印度等地。藏族的文化中,將家裡最優秀的孩子送到寺院出家,可說是全家的殊榮。因爲他們深信,孩子能出家到佛學院學習,以後必能擔當弘揚佛法的責任,將來定會利益很多眾生,而這就是他們最感到驕傲的事情。

關於佛學院學僧們的學費、生活費、學雜費等各項教育費用,都是源自於世界各個慈善團體和善心人士支助。其中,也包括教授們的薪資,但也有許多教授是發心義務作奉獻。因此,每年德內ㄦ國際兒童助學會除了以愛心文具用品的助學項目和眾多的學僧們結善緣之外,更期許能藉此持續的護持與贊助這些佛學院的教育重任。

今年八月與十月,德內ㄦ志工團隊前後相繼的來到青海玉樹周邊村落和尼泊爾幾處偏鄉的佛學院。志工們親手贈與背包和愛心文具用品給學僧們,並與他們親切地結緣互動。

此處是青海玉樹縣的當卡寺,此寺已有九百多年悠久歷史。那天,當我們一行人抵達該寺時,僧眾們正在佛學院的大殿內誦經。德內ㄦ的志工們以無比歡喜與恭敬的心,一一地將遠從千里帶來的背包,供養給正在殿堂內的學僧們。

於誦經結束後,佛學院的學僧們各個都以飛快的速度把手上的背包打開來試背。看到他們開心的模樣,我們志工們也都忍不住地笑了。

我們一行人也來到四川與青海交界的塔須寺。寺院四周的景色雖美,但寺院的生活機能和環境卻相當刻苦。目前,寺內約有學僧120多人。其中,還有一些年幼的小朋友,因為年齡太小,故由年長的師父帶著,在簡陋的帳棚內學習。

即使寺院的大殿正在整修且周遭的環境和設施非常簡陋,但小學僧們依然保持著清淨與純樸的心接受學院教育。

德內ㄦ志工團隊來到位於尼泊爾Namo Buddha創古寺和雪謙寺。在佛學院莊嚴的大殿裡,僧眾一邊讀誦經文,我們則虔敬的將背包和文具一一供養。

在尼泊爾的佛學院中,幼小的學僧既活潑又可愛。其中,年齡最小的一位今年才六歲,站在箱子旁邊,個子顯的特別小,但在這裡,老師們和年齡較大的學長都很照顧他。從小就能在佛學院一起成長,真是一件快樂的事!

小學僧們拿到背包和文具後,無比興奮,迫不及待地打開來瞧一瞧……

在尼泊爾,我們志工團隊與小學僧們開心的互動,很珍惜與感恩生命中有這一段美好的經歷。

回顧來時的點點滴滴…我們抱持著,希望以教育讓偏鄉孩童擁有更多可能性的初衷,將愛心的種子播撒在所及之處。而這些年結下的善緣,伴隨著世間因緣法的瞬息流轉,引領我們來到這些世界純淨的角落。

當我們對佛學院的瞭解越深,越是為他們對於世間和平的承諾與祈願感到無比的敬佩,往來之間,我們發送出的愛心,便有了更深沉的意義。每當聽到遠處傳來迴盪在空中的誦經聲,誦讀出的字字句句,除了遠古傳承的智慧加持之外,也多了你我的點點善念。

在青海的高原和尼泊爾山區,我們足跡所到的地方,處處可見飄揚在空中色彩鮮明的天馬旗(又稱風馬旗)。有種說法,在懸掛天馬旗時,要特意選在迎風的高處,當印滿經文的天馬旗在空中飛揚時,所及之處,便能利益眾生。

猶如在這些地方學習的學僧們,心中總是帶著利益他人的信念,祈願更多的人都能受益。我們也默默地許下心願,期望德內ㄦ國際兒童助學會也能如高掛飛舞的天馬旗般,所到之處都能帶給他人愛與希望。

相關文章分享

【在山裡,孩子幫助孩子】

【最難忘的志工服務—覺拉小學】

【千垂不朽的教育傳承】

相關影音分享

【2017 尼泊爾佛學院 Support Monastic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