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偏鄉教學之行(一)雪樂秋林尼寺佛學院

只要給一個機會,一切將變成可能!

2019年8月26日是我第三次在不丹進行 偏鄉教學 。不丹這片喜樂的土地約有75萬人口,其中有80%的民眾信仰佛教,由於受到佛教的影響,一般民房的屋內、外,多以八吉祥等的佛教圖騰或是彩繪做為居家的裝飾;家中也都設有大或小的佛堂,於特別節日時,也會禮請僧眾到家中誦經祈福,並且供養僧眾,是個非常傳統佛教文化的國度。

這次在因緣成熟下前往兩間分別位於廷布郊區的雪樂秋林尼寺佛學院以及帕羅的度母寺男眾佛學院,教授中文課程以及介紹漢傳佛教。以簡單的中文與尚能溝通的英文,開始這期的偏鄉教學課程。

雪樂秋林尼寺佛學院是位於廷布郊區的尼寺,從機場前往此寺需要近兩個小時的車程。由於當日寺內尼眾都去參加法會,只留兩位阿尼(尼師)照管寺院。簡單的住處安排就緒。

*我的專用廁所,沒有電燈,時不時停水;房間內,一張床,很溫暖,我把行李箱拿來當臨時用的桌子誦經,很實用吧!

不丹的寺院,傳統上持守一日兩餐的戒律,晚餐不用,用餐時間依各寺院決定。此處的尼寺一天也是吃兩餐,每餐的菜色大致上一樣,兩大盤的米飯,配上大把辣椒加一點起士燉煮的一小碗菜。晚上如果餓了,可以自行在三人共住的小房間內吃泡麵解饑。在這裡,她們用一片大的電熱版燒水沐浴,燒一桶水就需要五十幾分鐘。因為沒有特別的地方可以洗衣服,因此,簡單的浴室也兼洗衣間。雖然也有一台破舊的洗衣機,但也僅限於大型衣物才能使用。她們日子過的很清貧,但心不苦。

在秋林尼寺的第一天早餐,一小碗的青菜、一大盤白飯附帶一杯熱開水。我以為是早餐,所以簡單一點…,但是,之後兩個星期的「菜色」都不太有變化,只有接受「不想吃」但還是吃了。

在尼寺教學的日子。全部45位阿尼,連同住持、堪布和英文老師都來圖書館聽課,好不熱鬧啊!一上課,我把在台灣事前製作的字母圖,貼在圖書館內的柱子上,因為這裡沒有教室,圖書館是我們上課的地方。第一堂課教了一些「早安」等打招呼的語詞。隔天一早我出房門,每看到一位阿尼,就大聲說「早安!」同時也逼著她們開口說。在一番折騰下,全佛學院的阿尼們都跟著我說早安,連住持都走出來說早安。哈哈!她們的害羞與靦腆,被我這無形的逼迫,已經慢慢地就範了。年齡最小的學生有兩位,各是六歲與八歲,她們雖不太懂,卻也精神奕奕地跟著大聲念,絕不輸給其他的阿尼們。晚上,我的尼師學生們也會來我房間,溫習今天上過的中文課。多用功啊!她們真的很用心呢!

一個星期後,好不容易將37個中文字母教完,四聲的練習也有了些進步,心中很是歡喜。期間還教唱兒歌,將大家對學新語言的陌生感減緩,且慢慢引起學習語文的樂趣。這裡,阿尼們最常上課的地點在外面,不是戶外教學,是沒有教室,只能在廚房、大殿後、大殿前或佛塔旁的小空地等處當作教室分組上課。不過,風和日麗,空氣清新,上課比較不會打盹呢!

*阿尼們對紙黏土超感興趣,包括住持在內。剛開始我要貼圖紙時,大家幾乎都驚叫起來,因為他們超寶貝這個圖書館,怕我傷到柱子,後來看到自由自在的紙黏土沒有殺傷力,才很高興地讓我貼上去。真不容易啊!

一大早,我去佛塔繞行三圈,於大殿下的樓梯靜坐,歲月靜好,很幸福。回想這些年,「社團法人德內儿國際兒童助學會」走過各偏遠地區的學校和佛學院,不斷的替學校和孩子們尋求資源,希望能逐步改善他們的現況。以當年一支筆的因緣種子,成就今日初次「來自台灣,中文教學」的不丹 偏鄉教學 行,心存感恩。


一般認為,位處偏遠之地,稱為偏鄉。實不知,心靈枯竭之處,才謂之偏;能令人的心不枯竭的地方,就不是偏鄉。我們隨順因緣努力,各人頂上自有一片天,我們雖不是天,也不能把自己當成別人的天。但是,我們能做引導,引導人們看到自己頭上擁有的那片天深廣無比!我想這就是「教育」的本質吧。

2019年9月   滿庭  寫於雪樂秋林尼寺佛學院

相關文章

【不丹偏鄉教學行(二)】

【2018不丹教學—志工分享】

【疫情之下的他們 不丹佛學院】